汉字

  • 繁体字:虜,笔画:13,拼音:lǔ,部首:虍

    简解

    见“虏”。

    详解

    詳細字義
    ◎ 虜 虜 lǔ 〈動〉
    (1) (形聲。从力,从毌( guàn),虍( hū)聲。「毌」即「貫」字,是穿錢用的繩索。這裏表示用繩索拘捕的意思。本義:俘獲)
    (2) 同本義 虜,獲也。 ——《說文》
    獻民虜者操右袂。 ——《禮記·曲禮》
    。注:「軍所獲也。」 且爲所虜。 ——《史記·項羽本紀》
    虜楚將 屈匄。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虜趙王。 ——《戰國策·燕策》
    (3) 亦指虜掠、抄掠 珠柙離丘體,珍寶見剽虜。——張載《七哀》 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產而去。 ——《史記·韓長孺列傳》
    又如:虜掠(虜獲掠奪);虜奪(虜掠搶奪);虜暴(殘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隸);虜略(虜獲掠奪) 詞性變化
    ◎ 虜 虜 lǔ 名词
    (1) 俘虜 乘奔逐北,斬首捕虜十餘萬。 ——《鹽鐵論·誅秦》
    吾屬今爲之虜矣! ——《史記·項羽本紀》
    爲降虜手蠻夷。 ——《漢書·李廣蘇建傳》
    爲奔亡之虜。——南朝樑· 丘遲《與陳伯之書》 乞爲囚虜。——宋· 蘇軾《教戰守》 又如:虜囚(俘虜);虜役(奴役);虜伏(如俘虜一樣降服)
    (2) 奴僕 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 ——《韓非子·五蠹》
    又如:虜役(奴僕);虜使(役使之如奴隸)
    (3) 指敵人;叛逆 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如:虜塵(指敵寇或叛亂者的侵擾)
    (4) 古時對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蔑稱 詬虜帥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奉西北之虜。——宋· 蘇軾《教戰守》 又如:虜人(胡人);虜民(胡族的人民); 虜廷(胡虜的朝廷); 虜使(胡虜的使臣)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44 51 52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三一六古诗词   网站地图 渝ICP备20220006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