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文案

热门搜索: 发言稿

当前位置: 三一六文案 > 原创文章 > 文秘写作 > 综合文章 >

造林专业技术总结(共8篇)

字数:2646字 发布时间:2021-06-01 浏览数:0
特色服务
本篇例文仅供参考,如需代写类似“造林专业技术总结(共8篇)”文章,请点击立即约稿!
代写约稿
第1篇:造林技术

造林技术问答

一、整地

整地是造林的第一道工序,是造林前对造林地土壤翻垦的一项造林技术措施。整地首先使土壤变得疏楹,一方面有利于苗木根系的伸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其次,由于整地过程中对造林地的局部地段进行了翻垦,从而改变了造林地的水热状况。第三,由于整地切断了土壤毛细管,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第四,在山地条件下合理的整地措施本身就是一项水土保持措施,可拦蓄地表径流、减缓流速,减免土壤侵蚀。此

外,提前整地也有利于造林施工。

在风蚀、水蚀强烈的地区,要注意尽可能减少破土面,如整地不合理,可能造成相反的

效果。

1.造林整地有哪些方式?

造林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整地两种。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的整地方式,这种方式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显著,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及林粮间作,但用工大,投资大,易造成土壤侵蚀。一般来说,全面整地可用

于平坦、辽阔的造林地。

局部整地则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相对来说,局部整地的用工少,投资小,

适合于各种造林地。

2.如何进行穴状整地? 穴状整地为圆形或矩形坑穴。穴面与原坡面持平或稍向内倾斜,穴径40.5cm,深度25—40cm以上。这是一种简易的局部整地,常用于地势平缓和缓坡地带,分小坑穴和大坑穴两种(方形或圆形)。小坑穴多用于一般小苗栽植造林;大坑穴穴径和穴深各1m左右,而大坑穴多

用于经济果树或速生丰产林。

穴状整地可根据小地形变化而灵活选定整地位置,整地投工数量少,易于掌握,成本较低,但是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差。适用于各种造林地的整地有“四旁”和城市绿化等,是应用

温馨提示! 试读已结束,你需要支付 ¥0.9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支付帮助

(2)荒山造林要因地制宜。15°以下缓坡可开挖“大卧牛坑”或整理水平阶、水平梯,规

格:宽1~2m,深30~45cm,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间保留2~3m生土带。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方式,规格:长1~1.2m,深20~35cm,垒双层石堰。25°以上地段,可采用“穴状”,规格:穴径50cm,深25~30cm,也可搞“一锹松”造林。

(3)栽植方法。不同树种栽植方法有所不同。松柏类一般栽在山坡中上部,挖一锹见方的坑,每坑栽2~3株。杨、柳树剪叶留叶柄,顶梢留13个嫩叶,挖一米见方的大穴,深埋半米以上。浅根性树种栽植时可沾满泥浆埋结实。旱柳、杞柳可挖坑或开沟截干(30cm)埋桩造林,踏实,以提不动为准,上端高出地面2cm,最后盖一层松土保墒。采用种子(蒙古栎、文冠果)播种造林时,播前用50热水浸种(随倒热水随搅拌20min,以不烫手为止),浸泡一昼夜即可。蒙古栎每穴3~4粒,文冠果每穴4~5粒培土厚度2~3cm,待种子发芽时进行破土除草管理。

(4)造林密度。松柏类造林密度可掌握在每220~331株/667㎡。花椒一般裁于地堰、水平阶、梯田边,株距可掌握2m左右,成片造林130~160株/667㎡,株行距2m×2~2.5m。阔叶树造林密度一般可掌握在每74~110株/667㎡(如杨树、柳树),确定株行距为3m×2~3m。

(5)要大力推广新技术造林,如容器育苗造林,利用高分子吸水剂以及阿斯匹林泥浆沾苗根造林等。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

园林专业技术总结

园林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共15篇)

林木种苗工专业技术总结

上一篇:医院十二五工作总结(共4篇)

下一篇:党委书记在村干部终总结会上发言(共3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