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文案

热门搜索: 发言稿

当前位置: 三一六文案 > 原创文章 > 文秘写作 > 综合文章 >

重阳节老人注意防骗

字数:2748字 发布时间:2021-09-13 浏览数:0
特色服务
本篇例文仅供参考,如需代写类似“重阳节老人注意防骗”文章,请点击立即约稿!
代写约稿

重阳节老人注意防骗一、保健食品常见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诸多“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被曝光。山西退休小学教师、72岁的王大妈,为了获取健康,省吃俭用购买了各种保健产品。然而,这些宣称“必不可少”、“疗效神奇”的高价保健产品,并未给她带来健康,反而带来了沉重的债务。“3·15”前,保健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提醒,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其中就包括了“健康讲座”等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促销活动。

“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温馨提示! 试读已结束,你需要支付 ¥0.9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支付帮助

消费者若需购买保健食品,应到信誉好、证照齐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购买时除要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外,还要仔细察看包装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不要盲目通过会议销售、电话销售、免费试用等活动购买保健食品;不要购买无保健食品标识的非法保健食品。特别提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使用。一些具有辅助降压、降脂、降糖功能的保健食品只有降低疾病风险的辅助保健作用,对于疾病患者绝不能代替药品使用,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保健食品以及医疗器械的选购上,老年朋友一定不要轻信对方的夸大宣传和承诺,对产品的真伪和功效要多咨询有关监管部门,多与子女商量,以防上当。另外,购买前要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许可证明和产品相关批文。购买商品后,一定要索取并保存好发票,以便事后维权。

当发现有虚假、夸大宣传产品功效等欺骗消费者行为或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消费者可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拨打电话12331举报。

三、不法骗子惯常的四招骗术

骗子榨干老人的养老钱,留给大妈大爷的只有虚幻的健康。这些不法商家怎么忽悠老人?第一招,洗脑营销。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向老年人灌输歪曲的健康理念,虚构夸大他们的病情,诱惑老人买保健品和治疗仪器。第二招,亲情营销。营销人员一见面就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哄着老人高兴,其实看中的就是老人兜里的钱,让他们最后买了保健品。第三招,体验营销。拉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吹嘘疗效,忽悠老年人花钱。第四招,免费体检。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吓唬老人赶紧掏钱治病。

上一篇:端午节给同事的友爱祝福语

下一篇:129国际运动演讲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