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文案

热门搜索: 发言稿

当前位置: 三一六文案 > 经典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观后感 >

有无相生读后感(共4篇)

字数:2748字 发布时间:2021-04-07 浏览数:0
特色服务
本篇例文仅供参考,如需代写类似“有无相生读后感(共4篇)”文章,请点击立即约稿!
代写约稿
第1篇:《有无相生》教案

《有无相生》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学习重点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有无相生》

走近作者

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老子》一书,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的,是运动的。天地间的事物都是互相对立统一的,对立面有不是一尘不变,而是向它们各自的对立面转换。

老子否定人的感觉经验,他认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他宣扬“涤除玄览”,祛除内心的杂念,让心灵虚空,心如止水,擦拭心灵的尘埃,才能洗心内照,不被外界的纷繁所搅扰,正真的平静,如信步林间,如垂钓水旁。

温馨提示! 试读已结束,你需要支付 ¥0.9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支付帮助

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

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如果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

(4)分析。

本则体现了《老子》看待问题的前瞻性。

五、课堂练习

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

1、学生发言。

2、教师提示。

《老子》辩证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

'贱'的一方。这就是有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被转化掉。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作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也属于中国的智慧。它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辩证法

无事生非读后感

相遇读后感

相片读后感

相声读后感

无畏读后感

上一篇:海的女儿读后感(共15篇)

下一篇:生死疲劳读后感(共6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