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文案

热门搜索: 发言稿

当前位置: 三一六文案 > 经典范文 > 报告汇报 > 调研调查 >

跑圈子秧歌的调查报告

字数:2573字 发布时间:2022-07-03 浏览数:0
特色服务
本篇例文仅供参考,如需代写类似“跑圈子秧歌的调查报告”文章,请点击立即约稿!
代写约稿
  • 50米跑教案 推荐度:
  • 跑操口号150个 推荐度:
  • 温馨提示! 试读已结束,你需要支付 ¥0.9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支付帮助

    格亥图村的跑圈子秧歌最早依附于祭祀,其原始风貌所以能够保留至今,是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们的风俗习惯、审美观点分不开的。由于当地生产手段的落后,加之清朝末年蔓延瘟疫,村民死亡惨重。在人们对科学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这是神的惩罚,于是商量起来闹秧歌,办红火,以此敬神,祈求免灾消难。神,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也就是在万般苦难之中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六办红火,闹秧歌,都是为了求神保佑,久而久之,遂成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口增多,在格亥图村,这种民俗也就成为村民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逢年过节,村民便组织起来进行活动。正月十三,村民们开始搭三官棚并迎喜神,正月十六秧歌结束,正月十七人们再把喜神送走,在这几天中间主要是秧歌的表演。每当此时,部分祖孙父子,兄弟姐妹或者夫妻,同在一起演出,并且选出会首,作为办红火的负责人,一切听从他的指挥。在老村长的指引下,我们见到了当地著名的秧歌老艺人:会首李贵,艺人李恩、李华、李润德、李秃子、李富亮、李芳。他们都是当年秧歌队里的骨干力量,在秧歌队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更令人惊奇的是,有几位老人,竟然是笔者收集到资料中的著名秧歌艺人。通过和这些老艺人的攀谈,了解他们当年各自在秧歌队的风采,使笔者真正看到了民间艺术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在农村娱乐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一次的田野调查过程很快结束了,虽只是一个开始,但它让笔者真实地体会到了民间艺术为什么在农村能够生根发芽,成为民间的一枝奇葩。

上一篇:绿色食品市场调查报告

下一篇:错别字调查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