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文案

热门搜索: 发言稿

当前位置: 三一六文案 > 经典范文 > 各种材料 > 交流材料 >

某县加快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经验材料

字数:2969字 发布时间:2021-02-18 浏览数:0
特色服务
本篇例文仅供参考,如需代写类似“某县加快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经验材料”文章,请点击立即约稿!
代写约稿

近年来,县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施策、梯次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县所有户以上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了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成为xx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调研联系点,被评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

一、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特征,立足各村资源禀赋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以建设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为契机,结合各村实际,按照“三类区分、四沿提升”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全县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即按照省委明确的“三类标准”,在将全县个行政村打造成为干净整洁村的基础上,按照各村基础及群众参与积极性,重点在沿交通线、沿边界线、沿旅游景区、沿县域郊区等“四沿”区域滚动建设个美丽宜居村和个特色精品村,串珠成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突出乡村特色。与签订《名博士教授上山下乡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协议》,组织名博士教授上山下乡,立足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制定村庄规划示范样板。通过政府招投标方式,引进专业规划团队编制村庄规划,确保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切合农村实际,做到保持村庄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因势改造提升。尊重村民意愿。规划编制前,规划设计单位、村民代表共同组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组,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得村民支持;规划编制后,召开村民会议、上墙公示等方式,再次征求村民意见,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已经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

二、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各类特色精品样板镇村。以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以及个省定贫困村为示范,以每年滚动打造一批“书记项目”样板镇、村为突破口,引领全县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总体规划按“一线三轴”(即主游览线、产业发展轴、乡村休闲体验轴、生态农业观光轴)作为内容,根据各村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按春、夏、秋、冬四季将个主体村串连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基本原则和“早谋划、早动工、早见效”的工作理念,引导村民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高标准完成了全县个省定贫困村的村道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及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公共文化卫生设施建设等六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部达到了美丽宜居村标准,双象村、文定村等个村达到特色精品村,实现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巩固提升年“书记项目”镇示范样板镇建设,投入万对沿线进行景观整体改造,构建具有岭南传统特色风貌,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加快建设年“书记项目”镇示范样板镇建设,投入余万元对镇圩镇范围建筑外墙及市政道路整体进行升级改造,结合文化传承特色打造靓丽的旅游风情街。全面启动镇(街)“书记项目”,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每年牵头创建1个示范样板行政村,打造成为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温馨提示! 试读已结束,你需要支付 ¥0.9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支付帮助

下来,我县将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巩固提升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水平,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建设,巩固提升村庄“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效,建立长效运行的村庄环境维护管理机制。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农村厕所改造、村庄集中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连线连片推进重要交通河流、主要景区沿线村庄示范建设,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水平。大力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百村示范”工程,在各镇(街道)分别选取个自然村作为试点,实行先整治、后提升,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滚动建设一批美丽宜居村庄,有条件的村率先创建成为特色精品村,加快打造条以上示范自然村,带动全县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以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沿线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村庄宜游的便利度和舒适度,推广发展“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更多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上一篇:某市疫情防控办宣传报道工作先进经验材料

下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经验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