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文案

热门搜索: 发言稿

当前位置: 三一六文案 > 经典范文 > 各种材料 > 事迹材料 >

陈其伟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共4篇)

字数:2727字 发布时间:2021-09-13 浏览数:0
特色服务
本篇例文仅供参考,如需代写类似“陈其伟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共4篇)”文章,请点击立即约稿!
代写约稿
第1篇:我院届毕业生袁伟先进事迹报道

我院2015届毕业生袁伟先进事迹报道

咸阳师范学院 牟雨歌

2015年4月23日,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一篇《咸阳师范学院大三学生3年借阅315本书》的通讯报道相继被“华商网”、“网易新闻”、《今日咸阳》等多家媒体刊登、转载,引起了多方广泛关注。

如果不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身边有着这样一位励志榜样——袁伟。袁伟,商洛人,咸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入学3年来,在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借阅图书总量达315本,为咸阳师范学院开馆来阅读量第一。曾两度蝉联“同方杯·阅读之星”。

3年315本书的阅读量,这背后,是怎样的执着、怎样的信念,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平凡中寓不凡,宁静中显高远。让我们沿着袁伟的成长轨迹,去探寻这位青年别样的风采。

自强不息、不坠青云的人生志向

袁伟的家庭情况让人吃惊。出生于秦岭脚下一个小山村的他,前面有两个哥哥。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农闲时,父亲收收破烂,补贴家用。“那时候一斤破烂才能挣5分钱”袁伟说道,“家里困难的连我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两个哥哥跟父母睡炕上,父亲将土炕掏了一个洞,就算是我睡觉的地方,那个炕洞我睡了三年。”三岁之前,他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村里的人背地里叫他“哑巴”、“傻子”。三岁那年,在村人极力劝说、家庭生计也确实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父母决定将他过继。可就在过继的当天,可能作为孩童的他感知到了与亲人即将的别离,亦或是从陌生人身上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奇迹出现了!他嚎啕大哭起来,并破天荒的说了平生第一句话。父母见状,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说什么也不过继了。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袁伟上小学比同龄人晚的多。三年级时他转到了镇上的小学,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小长征”,因为买不起自行车,他每天走12里,每周走60里,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三,这段路他走了整整7年时间。无法想象,年幼的他是如何日复一日的坚持完成这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他经常晕倒,中考之前尤为频繁,最终他没能考入他心仪的重点高中,上了一所普通中学。

温馨提示! 试读已结束,你需要支付 ¥0.9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支付帮助

陈淑梅和李其云夫妇是进城农民工。2013年4月,独子意外去世,留下了67万余元债务。他们先用儿子的30多万元死亡赔偿金偿还了部分债务,接下来夫妻俩靠捡破烂、发传单、到建筑工地打零工、卖馒头和包子子等,靠勤劳和诚信,基本还清了儿子生前欠下的债务。老夫妇为子还债坚守诚信事迹,在我们铜梁本地早已流传开来。大家纷纷为两位老人竖起大拇指,他们对诚信的坚守赢得大家的一致称赞。

“民无信则不立”,中国自古推崇“守信”,把明、礼、诚、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但是,心向之,践行之,笃行之,却并不容易。特别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危机、道德缺失等不断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电信诈骗每天都在发生,让受骗者蒙受经济损失甚至倾家荡产;欠债不还者大有人在,能骗来银行贷款者是本事,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无赖之徒比比皆是;“债权者是孙子,借贷者是爷”的不正常社会现象频现;将自己装扮成缺胳膊少大腿的乞讨者,骗取人的同情获取钱财的也大有人在。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自身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也是当下社会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大力提倡诚信,积极传播正能量,为社会风气的净化,为谱写好中国梦,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陈其伟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稿

陈道玉先进事迹

普发兴先进事迹陈列室

张伟先进事迹

陈维 先进事迹

上一篇:大学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共6篇)

下一篇:企业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