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文案

热门搜索: 发言稿

当前位置: 三一六文案 > 经典范文 > 工作公文 > 领导讲话 >

某乡镇自开展非遗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字数:3670字 发布时间:2022-10-15 浏览数:0
特色服务
本篇例文仅供参考,如需代写类似“某乡镇自开展非遗普查工作情况汇报”文章,请点击立即约稿!
代写约稿

某乡镇自开展非遗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今年,习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了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指导。溱东镇自开展非遗普查以来,扎实推进整理、申报、保护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非遗保护基本情况 “青蒲角上出皇娘,东窑烧出金龙床”。溱东自古素有“鱼米之乡,西南之富”美誉,民俗民间文化底蕴深厚。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我镇先后走访100多人,拍摄录像资料3600分钟,拍摄图片资料3000余张,总结梳理出溱东“十大水乡文化记忆”,涵盖“溱湖刻纸”“溱东老鹅”“溱东丫须”等,并采用视频录制形式,将制作工艺固化。我镇目前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有8个,其中省级1项,盐城市级5项,东台市级2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人。 二、非遗保护工作主要措施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我们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传承人遴选、阵地建设、宣传推介等方面开展工作。 构筑保护载体,强化阵地建设。一是打造“溱湖刻纸”教学基地。2018年以来,我们依托溱东学校,建立“溱湖刻纸”数字教室、名师工作室、创作设计室、作品陈列室,组建了由“溱湖刻纸”第四代传承人王明华和多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培养数百名学生刻制,作品近千幅。2020年溱东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特色文化校园”。二是打造非遗展演实践坊。今年,我镇周黄村新建青莲文创中心,我们整合非遗项目资源,在文创中心一楼运用实物、史料、图片以及多媒体等展示方式,介绍溱东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特色风格、工艺流程以及保护传承情况,成为展示全镇非遗保护传承、对外交流等工作成果的窗口。三是打造“溱东老鹅”体验店。今年上半年,依托我镇XX村经济合作社在建“溱东老鹅”体验店,邀请“溱东老鹅”烹饪技艺第四代传人为厨师骨干,带徒传艺。 开展文化交流,不断向外传播。非遗保护的重点在于交流,关键在于传播。一是广泛参加活动。我镇编排的打莲湘节目陆续在上级比赛中获奖。其中,《欢天喜地》多次在盐城、东台参加“民俗文化”活动展演,2015年作为“国际湿地公路自行车赛”的开场节目之一,被“江苏国际频道”专题报道。二是深入开展创作。近年来,我镇结合文艺创作,将“非遗”带进生活,先后自创了“溱湖刻纸”刻制技艺的非遗歌舞剧《源流》、“古砖古瓦”制作技艺的非遗歌舞《泥土追梦》、“打莲湘”技艺的非遗舞蹈《绿野清风莲湘情》等多个作品,深受群众喜爱,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非遗大众化。三是积极向外推介。连续多年组织“溱东老鹅”、“溱东松花蛋”参加省、市农产品推介会;协助溱东老鹅烹饪技艺东台市级传承人刘宸君在西溪景区草市街开设“溱东老鹅”店;积极与省内文物单位对接,推介“溱东古砖古瓦”,广泛用于盐城水街、宿迁项王故里、扬州图书馆、南通狼山影视城等一大批建筑。 发挥产业优势,加强融合发展。溱东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强,溱东老鹅作为水乡特有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潜力巨大。2019年,我们以发展种养生态循环农业和农旅融合为方向,引进“荷风菱韵生态循环科技园”,建设集有机种植、生态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园区。休闲旅游区占地500亩,其中“溱东老鹅”文化休闲观光区80亩,涵盖“溱东老鹅”文化长廊、原生态养殖观赏区。 三、非遗保护工作遇到的困难 我镇保护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去思索、去实践。一是资源流失,后继乏人。民族传统文化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而淡化流失,原有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俗等传统文化被融合变异,东台市级非遗“瑶台音乐”几近消失。同时,年轻一代接受现代文化教育后,对传统文化兴趣不大,非遗传承后继乏人。二是认识不足,宣传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常识宣传普及力度不大,导致部分干部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多,缺乏开发保护的自觉性,没有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存在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等急功近利的问题。三是机构队伍不健全。乡镇一级组织比较薄弱,没有具体人员编制和独立办公场所,缺乏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相关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非遗保护工作的要求。 四、非遗保护工作的建议 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议: 1. 进一步普及宣传教育。非遗文化源于人民群众,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议进一步推动非遗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单位、进企业等非遗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非遗进校园”师资能力建设,组建非遗传承人宣讲队伍,鼓励非遗传承专业人员走上讲台宣传非遗。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适应传播潮流,以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普遍喜爱的话语方式,让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逐渐渗入现代生活,潜移默化提高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的社会关注度。 2.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当前,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面临传承人青黄不接的状况,非遗传承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产业化运作能力等,影响非遗传承保护和存续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非遗传承保护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政策扶持、经济补贴、宣传引导等,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提振传承人将非遗继续传承下去的信心,号召年轻一代积极加入传承人队伍,并逐步建成一支非遗传承保护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规范化的人才招揽和提升机制,为非遗传承保护和存续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3. 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我市非遗资源丰富,但较为分散,存在较强的地域性。建议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整合对接各镇区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产业,如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非遗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展示非遗文化,与剧场、演艺、游乐、购物等产业相融合,开发特殊民俗、地方特色体验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体验旅游路线,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优化文化旅游体验。同时,利用节庆日举办非遗展示活动、非遗体验活动,打造节庆日主题文化旅游,充分展现我市非遗魅力,让游客切身参与到非遗活动中,扩大东台非遗影响力,打造东台非遗文旅的特色名片。
温馨提示! 试读已结束,你需要支付 ¥0.9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支付帮助

上一篇:某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工作汇报

下一篇:某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相关文章